造成病情二次加重,也解决了多数学生患者因畏惧社会舆论而不愿就医的状况[4]。
3.3三位一体,保障疗效
本系统从三方面对患者进行综合性的疏导。首先在了解病情后为患者提供完整的康复方案;其次,运用人工智能进行人机对话,为患者情绪的流动和发泄提供足够的出口;,在自我疏导与机器疏导无明显效果时,系统会引入线下医师,进行传统意义上的心理诊疗。
4总结与展望
(1)患者对机器的接受程度需逐渐培养。心理疾病诊断面临从传统的“人对人”过渡到“机对人”的交互模式。机器有着独立冷静、客观审慎的特点,其工作过程不受人类情绪的影响,能够得到更加准确的诊疗结果,但也不可避免地缺失了传统诊疗方式的人类情感因素,使患者失去了通过与医生的情感共鸣而被疏导的机会。因此,患者对新技术、新方法的适应仍需时间。(2)心理问题成因较为复杂,人工智能无法应对各种成因的疾病,难以全盘掌握。心理问题成因复杂、识别率低。当今纷繁复杂的社会环节赋予了心理疾病各种各样的成因。作为人工智能技术,其根本是通过不断地扩大自身数据库及训练学习来完成诊断。但面对连人类可能都无法完全剖析清楚的心理问题,机器必会面临数据库覆盖不足的问题。(3)预防大于治疗。在完善诊疗机制的基础上,还应大力加强心理问题普及教育。面对目前在校大学生心理问题高发的局面,作为教育工作者,不但要进行正确诊疗,更要追根溯源,加大在校学生心理问题的宣传普及,包括线上心理教育宣传片的播放、定期的心理问卷调查等,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。
参考文献:
[1]樊晓佳.浅谈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[J].才智,2017(18):173-173.
[2]黄卫民,朱锦士,李英奇,等.四届大学新生MMPI心理健康测查结果分析[J].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,2005,2(2):3-7.
[3]廖卫华,彭小孟.人工智能在线心理咨询方式的研究[J].赣南师范学院学报,2005,26(3):67-68.
[4]任志洪,黎冬萍,江光荣.抑郁症的计算机化认知行为治疗[J].心理科学进展,2011,19(4):545-555.
作者:邓湘宁 单位:东北电力大学健康教育教研室